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心理学家福勒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福勒找来一群相信星座的人,并且给每个人做了一套相同的性格测试题。之后又给了大家相同的测试结果,诸如你有时乐观自信,但时常也会胆怯悲观;你喜欢自由,但在别人看来你是个很自律的人……”
也许你会说不同的人测试结果怎么会相同呢?但这个实验最有意思之处是受测者在看完结果后居然都说这个测试结果和自己很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福勒说:如果一个人信星座,那么他就会只留意那些符合自己的诊断,而忽略掉不吻合的信息。后来许多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然后总结出一个心理现象——确认偏误。
什么是“确认偏误”呢?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某个东西,你就会不自觉的寻找支持这个东西的依据和理论基础,忽略其它与之相排斥的信息,并且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对这些信息加以解释,最终推导出一个自己想看到的真相或者事实。就像上述实验一样,受测者相信星座,他们也相信测试结果,但客观来说不可能每个人的测试结果都一样 ,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受测者看到结果时他们会选择接受那些自己认为和自己相符的描述,忽略那些自认为和自己不相符的信息。所以每个受测者都会觉得测试结果和自己很像。
那么,确认偏误会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
第一,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第二,以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成为键盘侠。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也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投射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呢?
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有一天他回到家里发现到处都是血迹,家里的狗狗浑身是血而孩子却找不到了,愤怒的爸爸以为是狗狗把孩子吃了,一气之下举刀砍死了狗狗。后来发现孩子从床底爬了出来毫发无损,并且发现了客厅桌子下面已经死掉却满嘴是血的恶狼,才恍然大悟自己错杀了狗狗,后悔不已”。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当我们想要下定论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个定论是不是有足够的客观证据作为支撑;是不是存在比较模糊的证据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些证据是不是可以直接推断出这个结论。如果答案是不确定的,就请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站队。
其次,宽容也是避免成为键盘侠的法宝,这里说的宽容更多的是理解,能够理解其他人的成长环境,价值观,与其他不同的观点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度,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还那么的自以为是。
所以,小伙伴们,现在你还觉得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 上一篇:新冠疫情下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一)
- 下一篇:越是“好人”,越不会处理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