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如何应对“教育基本靠吼”?
前几天看了一个采访孩子的视频:“视频中记者问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辅导你写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态度恶劣过呢?”
很多孩子都反应爸爸妈妈在辅导自己写作业时候曾恶语相向:“你动点脑子行不行?”“跟你讲了这么多遍怎么还不懂?”“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我是生了一头猪儿子吗?”孩子们在说这些的时候表现的很委屈,有的小声嘟囔道:“就算我不会做也不能这样说我啊。”
视频的最后,记者让每个孩子给自己的父母打分,本来以为孩子们应该不会给“恶语相向”的父母多少分,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孩子给父母打低分,都是打了高分甚至满分。你看,即使你对孩子并没有那么好,有时甚至恶语相向,但是在孩子眼中你仍旧是最好的父母。
看到这里,是不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有些许的愧疚呢?明明知道吼孩子骂孩子并没有什么教育作用,但有时还是会控制不住的向孩子发脾气……
为什么会这样?
总结起来,我想大概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打骂教育模式的循环
有些父母受原生家庭打骂教育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这种教育有效果,潜移默化地将其用在孩子身上。
二、没有意识到
一些家长难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打骂教育会对孩子的性格、格局和行为模式等造成深远伤害。
三、情绪管理能力差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打骂孩子,可是却因为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无法正确地表达情绪而再次伤害孩子。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善待孩子,既对孩子不吼不骂,又能教育到孩子呢?
第一,多自省,善总结。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需要为人父母懂自省、善总结。自省和总结的能力越强,改变的能量就越足。
比如写作业这件事,当父母有了自省和总结的能力,就会明白,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个错误重犯好几次,并不是不认真听讲,也不是故意气父母。而是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有些孩子就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还没达到。而面对悟性低的孩子,发脾气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加剧他对学习的恐惧和自卑。父母需要做的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唯有不断自省总结,才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认知,得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第二,多尊重,改变沟通方式。
尊重是沟通的前提。孩子虽然是孩子,却也拥有独立的人格,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倘若忘记这一点,那么,很多时候与孩子的沟通便是无效沟通。
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拖拉,很多情况下,父母总会心急如火地威胁道:“还不赶紧写?欠打了是不?”当你怒吼孩子、威胁孩子时,他内心的情绪是恐惧和反感的,此时他很难集中精神去听你要表达什么,更多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当你想要要求孩子集中精神,快速完成作业时,可以将反问威胁改为假设引导:
“如果你在9点前完成作业的话,那么恭喜你,你还有半个小时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哦!”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孩子当即感受到了自主权和被尊重。他会更愿意去接受这件事,而不是站到父母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合理地协调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第三,少包办,培养自主能力。
孩子自主的前提是,父母不包办,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
比如赖床、写作业磨蹭等,不需要无数次的催促和提醒。
如果孩子赖床不起,就让他迟到一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写作业磨蹭,就让他写不完作业后受到老师的惩罚。在他受到批评、惩罚后,他才能知道不自律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他抱怨,那就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父母。唯有如此,他才会对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等上心并负责。
希望上述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到大家,从此拒绝“教育基本靠吼……”
- 上一篇:最好的爱情,是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
- 下一篇:自制力,让孩子远离游戏